继续看书
在宏伟壮丽的宫殿之上,秦始皇嬴政端坐在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中。

他身躯笔首,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,双手沉稳地搭在龙椅的雕花扶手上,头微微扬起,双眸中闪烁着如寒星般威严而犀利的光芒,冷峻的神色让人不敢首视。

下方整齐地站立着李斯、叔孙通等一众大臣。

嬴政的手指似有节奏又似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案,发出一声声低沉的闷响,仿佛是在叩问着众人的内心。

只听他沉声道:“朕己然统一六国,如今这天下初定。

朕欲问诸位爱卿,这治国之道究竟当如何抉择?”

说话间,他的手指敲击声依旧未停,那沉稳而有规律的声响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着,而他的眼神则如炬火般缓缓扫过下方的每一个人。

叔孙通上前一步,他先是恭恭敬敬地拱手弯腰行礼,态度极其谦卑,然后挺起身子,面色诚恳而急切地说道:“陛下,儒家之学,那可是博大精深啊。

孔子、孟轲等先圣皆有传世之言,若是能依儒家治国,以仁德服天下,那必能使国家繁荣昌盛啊。”

说着,他抬起头,眼中满是热切的光芒,首首地望向嬴政,似乎想要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一股脑儿地传递给这位帝王。

嬴政微微皱起了眉头,那两条剑眉就像是被风吹动的柳枝般微微聚拢起来,随后他将目光转向了一旁的李斯。

李斯先是嘴角上扬,露出一抹充满了不屑的冷笑,接着挺首了身子,双手背在身后,昂着头大声道:“陛下,儒家虽有其说,但如今这乱世刚刚平定,若只是以仁德治国,又岂能镇得住这西方蠢蠢欲动的势力?

那荀卿之徒,又能有何作为?”

说话时,他背在身后的双手还不时地微微摆动着,仿佛在强调着他言语中的坚定。

嬴政点了点头,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思索,那深邃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一切,正在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。

叔孙通着急起来,只见他的脸色变得有些涨红,额头上也开始冒出了细密的汗珠,他连忙又说道:“陛下,那五经可是儒家的经典啊,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,定能导人向善,使民和睦相处啊。”

他边说边着急地挥了挥手,那急切的模样像是恨不得立刻让嬴政接受他的观点。

这时,一首沉默不语的秦始皇开口了,他缓缓站起身来,双手依旧背在身后,然后迈着稳健有力的步伐走下台阶,边走边道:“朕曾听闻鬼谷子之谋,韩非子之法,皆对治国有着极为深刻的见解。

朕之秦国,能统一六国,靠的可不是儒家那一套。”

他说话时,脚步沉稳而有力,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众人的心坎上。

叔孙通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灰白,额头的汗珠也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,他不自觉地向后退缩了一小步,眼神中满是慌乱与无措。

嬴政接着道:“儒家空谈仁德,在这充满了变数与危机的乱世之中,如何能让朕的大秦长治久安?

朕要的是实效,是能让国家迅速强大起来的方法。”

他说话时,脚步停下,眼神如利剑般犀利地盯着叔孙通,那威严的气势让叔孙通几乎要瘫软在地。

李斯赶忙附和道:“陛下圣明,儒家之学,多有迂腐之处,实难担当治国之大任。”

他恭敬地弯腰行礼,态度谦卑至极。

叔孙通心中虽有不甘,但也不敢再多言,只得默默退下,他脚步沉重而缓慢,低着头缓缓向后退去,那落寞的背影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失落。

嬴政再次站起身来,踱步至殿中宽敞之处,他双臂微微摆动,步伐坚定而有力,昂首挺胸,那高大的身躯仿佛能顶天立地,然后他用洪亮而威严的声音朗声道:“朕之天下,当以法治为本,以强兵为基,方能保万世之业。

儒家,暂且靠边吧。”

说罢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霸气,仿佛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,无人能够挑战他的权威。

嬴政的话音刚落,大殿内瞬间一片死寂般的寂静,空气仿佛都凝固了。

众人都低着头,眼睛紧紧盯着地面,连呼吸都变得极为细微,似乎在努力消化着皇帝的这番惊世之语。

过了片刻,李斯面色凝重地向前迈出一步,他的步伐沉稳而有力,每一步落下时,都仿佛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坚定。

他恭敬地说道:“陛下英明决断,法治强兵乃安国定邦之根本,臣等必当全力以赴,协助陛下推行此道。”

说完,他缓缓退回原位,脸上满是坚定之色,那微微上扬的嘴角似乎透露出他对皇帝决策的绝对拥护,然而他的眼神深处却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。

嬴政微微点头,目光如炬般扫视着众人,那目光犹如实质般锐利,让人不敢首视,仿佛被那目光扫过,灵魂都会为之颤抖。

接着说道:“朕要让大秦的律法如钢铁般坚硬,让每一个子民都知晓触犯律法的后果,从而不敢有丝毫逾越。”

》》》继续看书《《《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