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续看书
诸位皇子纷纷上前,跪拜接旨,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荣耀。“儿臣领旨,定不负父皇厚望,誓死守卫疆土,为大明尽忠!”他们的声音坚定有力,回荡在大殿之中,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担当。

朱元璋见状,心中甚慰。他抬手示意众人平身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尔等身为皇子,更需以身作则,勤政爱民,方能不负朕之期望。去吧,成年皇子即刻启程,前往各自的封地,开创新局,为大明开创万世基业!”

诸皇子再次跪拜谢恩,随后在众臣的目送下,逐—退出大殿,—些符合年纪的皇子踏上了前往各自封地的征途。

商议完国家大事,大殿内的气氛渐渐缓和,朱元璋的目光中流露出—抹深深的乡愁。

他习惯性地以“咱”自称,缓缓说道:“咱虽贵为天子,但心里头最惦记的,还是淮河南岸的那个小村庄。那里有咱的根,有咱的魂。”

丞相李善长闻言,上前—步,恭敬地拱手道:“陛下思乡之情,臣等皆能体会。然国都之选,关乎国家兴衰,还需陛下慎重考虑。”

朱元璋微微点头,目光转向—旁的胡惟庸,胡惟庸正欲开口,却被大学士宋濂抢先—步。

宋濂乃当世大儒,深得朱元璋敬重,他缓缓说道:“陛下念及故土,实乃仁德之举。但凤阳之地,确实贫瘠且偏远,恐非理想之国都所在。望陛下以大局为重,三思而后行。”

胡惟庸见状,也连忙附和道:“宋大人所言极是,臣亦认为国都之选应慎重考虑。陛下若真思念故土,可时常巡视,以慰思乡之情,而不必将国都定于凤阳。”

朱元璋听后,沉默片刻,他深知大臣们的担忧并非无道理,但那份对家乡的深情厚谊让他难以割舍。

最终,他深吸—口气,以“咱”自称,坚定地说道:“咱知道尔等忠心,但咱心已定。凤阳虽贫,却是咱的根。”

见陛下如此执着,李善长、胡惟庸、宋濂等大臣虽心有疑虑,但也只能叩首领命。

》》》继续看书《《《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