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看着朱标那既谦逊又坚定的神情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,眼中满是满意与欣慰。
他轻拍朱标的肩膀,笑着说道:“标儿,你的态度让咱十分满意。今儿个,咱就带你一起去上朝,让你亲眼见见这大明朝堂的风貌。”
朱标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与期待,连忙躬身行礼:“多谢父皇恩典,儿臣定当虚心学习,不负父皇期望。”
随着晨曦初现,大明皇宫的钟声悠扬响起,预示着新的一天正式开启。朱元璋携着朱标,穿过一道道宫门,步入金碧辉煌的朝堂。
群臣早已列队等候,见帝王父子到来,纷纷行礼,齐声高呼: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,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!”
待群臣礼节做完,朱元璋缓缓开口,声音威严而沉稳:“诸位爱卿,今有捷报传来,我明军英勇善战,已俘获元廷皇子买的里八剌,并押解至南京。此乃我大明之威,国家之幸也!”
朝堂之上,顿时响起一片议论之声,大臣们面露喜色,纷纷交头接耳,议论着这一重大消息。
这时,丞相李善长站出来,恭敬地行了一礼,朗声道:“陛下,此乃天赐良机,我大明应借此机会,彰显国威,震慑四方。臣建议,在南京举行盛大的‘献俘’典礼,以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,同时也向天下展示我大明军队的无上荣耀。”
李善长的话音如同晨钟暮鼓,在朝堂上空回荡,余音未了之际,胡惟庸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,跨前一步,拱手高声说道:“陛下,丞相所言极是!此等壮举,实乃我大明扬眉吐气之时,举行‘献俘’典礼,不仅能彰显我大明军威,更能激励民心,让天下百姓知晓,我大明乃是不可侵犯之强国!”
胡惟庸的话语中充满了激昂与自豪,仿佛已经看到了典礼上那万众瞩目的盛况。
他的声音刚落,刘伯温便接过话茬,语气虽不如胡惟庸那般激昂,却更显沉稳与深邃:“陛下,臣以为,举行‘献俘’典礼,不仅是对外展示我大明实力,更是对内的一次重要宣示。它告诉我们的大臣、士兵乃至百姓,只要团结一心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没有达不到的胜利。此举,对于巩固国本,提升士气,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。”
虽然已经被朱元璋疏远了,但他还是要向朱元璋表示自己的忠诚!
他在之前就暗自思虑了许久。
如何能让朱元璋明白自己是真心为大明效力的?
唯有,忠诚!
紧接着,徐达这位沙场老将也站了出来,他的声音浑厚有力,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:“陛下,臣徐达,幸不辱命,为陛下为大明,为那些被元残害的百姓报仇了!臣也赞同诸位的话,应该把这个什么狗屁皇子杀了,为无数被欺压的汉人报仇雪恨!”
徐达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元的仇恨。
随着徐达的话音落下,朝堂之上的大臣们纷纷点头,是时候解解气了。
但是朱元璋却突然摇了摇头,坚决地拒绝了群臣的提议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沉与慈悲,声音沉稳而有力:“诸位爱卿,朕知你们皆是出于忠君爱国之心,但朕以为,献俘之礼,实乃对前朝皇子之侮辱,朕不能同意。”
此言一出,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片哗然之声。
群臣纷纷面露不解之色,有的大臣甚至忍不住开口询问:“陛下,您全家几乎都是因为元朝的暴政而遭受不幸,为何今日却对前朝皇子如此宽容?”
朱元璋闻言,轻轻叹了口气,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的壁垒,回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之中。
全家人都因为元朝饿死的饿死,他如何不想大骂元朝呢?
但为了老朱家的王朝,为了大明,他不得不昧着良心说话。
他很快便收回了思绪,转而用更加温和而坚定的语气说道:“朕知尔等不解,但朕心自有计较。虽古有献俘之礼,然朕以为,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?前朝皇子虽为敌国之人,但亦是父母所生,血肉之躯。朕若行献俘之礼,无异于将其置于羞辱之地,此等行径,实非仁君所为。”
说到这里,朱元璋停顿了一下,他的目光扫过朝堂上的每一个人,继续说道:“再者,朕自登基以来,一直秉持着以德治国、以礼待人的理念。
对于俘获的元朝贵族,朕非但没有加以苛责,反而一概极尽尊礼。朕封给他们很高的爵位,赐给他们极为优厚的生活条件,让汉族人继续对他们行礼如仪。
此举非但无损我大明之威严,反而更能彰显我大明之宽容与大度。朕相信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赢得天下人心,实现长治久安。”
朱元璋的话音落下,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一片沉寂。
大臣们面面相觑,眼中的疑惑如同迷雾般难以散去。他们私底下开始交头接耳,低声讨论起来,声音虽小,却透露出各自的惊讶与不解。
“这……陛下怎会如此?咱们推翻元朝,中原汉人哪个不是欢欣鼓舞,扬眉吐气?当时大伙儿都盼着能彻底清算元朝的罪恶,让那些欺压百姓的元朝统治者得到应有的惩罚。”一位大臣压低了声音,语气中带着几分难以置信。
“是啊,我也记得进军大都之时,陛下还特意下令,要求军队不得危害元朝的皇亲贵族,说是要‘元之宗戚,咸俾保全’。那时候咱们虽然不解,但也都遵命行事。可如今,陛下又对前朝皇子以礼相待,这……这实在是让人看不懂啊!”另一位大臣接过话茬,眉头紧锁,眼中满是困惑。
“莫非……陛下这是在布什么大局?”一位年长的文臣沉吟片刻,试探性地说道,“陛下素来深谋远虑,或许他这样做,有着咱们难以揣度的深意。”
“深意?什么深意?难道是要借此彰显我大明之仁德,让天下人归心?”一位武将出身的大臣不屑地撇了撇嘴,“要我说,直接杀了那前朝皇子,一了百了,省得麻烦。”
“此言差矣!”旁边一位文官连忙摇头反驳,“陛下此举,非但不是软弱,反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智慧与胸怀。他以礼相待前朝皇子,不仅彰显了我大明之宽容与大度,更能赢得天下人的敬仰与信服。此乃治国之大道,非我等粗浅之辈所能及也。”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李善长作为丞相,率先打破了沉默,他面带微笑,声音中带着几分敬仰与感慨:“陛下圣明,仁慈之心,实乃天下苍生之福。陛下不仅以德报怨,对前朝皇子以礼相待,更在治理国家上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胸怀,实乃我辈之楷模。”
李善长何尝不知道,朱皇帝自从眼见坐稳了江山,天下怎么看都是朱家的了的时候,就突然转变了风口。
就连昔日起兵伐元的红巾军,在他口中都是贼了。
呵呵,谁不知道你朱皇帝曾经投靠过红巾军,如今坐了江山,红巾军反倒成了贼了。
屠龙勇士终成恶龙啊。
“陛下圣明………”
胡惟庸等人闻言,也纷纷附和,他们或低头作揖,或高声颂扬,整个朝堂瞬间被一股浓浓的赞美之情所笼罩。
虽然他们一时间不明白此举的深意,但丞相都赞同了,他们还能说什么呢?
圣明就完事了。